北京文化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忘记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 2017/12/13

                                &nbs...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一次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也是一次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回放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未来的太平与安康。

 


历史之鲜活,在于世人铭记!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让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320多公里长。



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遇难者名单墙上又增刻20个名字,总计达到10635名。更多罹难者,只有累累白骨空对江风。这一段沉痛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复兴意志才更加强劲。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在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这个举国悲痛的日子,我们尤需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起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忘记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应具备其独特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的,作为献礼首个国家公祭日的热血钜制,电视剧《四十九日·祭》2014年由北京文化·世纪伙伴出品,张黎执导,张嘉译、宋佳、胡歌等倾情出演,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通过独特的视角、气势磅礴的画面,以审判的形式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及日军进城之后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



剧中以威尔逊医生、魏特琳女士为原型,展现了残酷杀戮下世人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的意义是世界性的,它不仅让中国人看到了曾经的苦难,更让全世界人民直观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

 


《四十九日·祭》以一次审判的形式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清算,向全世界展现了这段中国的国家记忆和灾难中的人性与情感;是中国电视剧的一张世界名片,表明中国的大国态度——铭记历史,反对战争与罪恶;维护和平,传承家国情怀。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 END -

编辑 丨Z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