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
《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新纪元,北京文化再造爆款 2019/02/10

春节档,历来是片方的必争之地。今年春节期间,共有8部影片「争妍斗艳」,赶在大年初一上映。统计数据显示,上映4天多的时间里,8部影片的总票房已超40亿,且票房和排片情况均出现了逆转。此前无论是票房还是排片率均落后于其他几部喜剧的《流浪地球》,...

春节档,历来是片方的必争之地。今年春节期间,共有8部影片「争妍斗艳」,赶在大年初一上映。统计数据显示,上映4天多的时间里,8部影片的总票房已超40亿,且票房和排片情况均出现了逆转。此前无论是票房还是排片率均落后于其他几部喜剧的《流浪地球》,在正式上映的第3天实现了逆势突围,票房和排片率双双跃升榜首,且这样的趋势一直在延续。


据猫眼数据,截至2月10日上午12:00,电影《流浪地球》实时票房13704.64万,在所有正在上映的电影中位居首位;累计票房17.31亿,一举超过此前领先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跃升至同期上映影片票房榜榜首;排片率也从之前的11%左右上升到今日的35.4%,同样跃升至榜首。


截图来自猫眼专业版


《流浪地球》:流浪是为了「回家」


「我一直认为,好的科幻是把最疯狂的幻想描述成新闻报道般的真实,《流浪地球》所创造的充满厚重史诗质感的场景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对于影片的评价。


造型逼真的地球发动机和燃料运载车,完全超出了对于原著中该描述的想象。处于极端气候中到处都被冰冻的地球,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置身其中的寒冷。介于真实与未来感之间的空间站,以及随着镜头流转而过的北京三环和未来的上海奥运大厦,都令人感觉更加真实。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球发动机

电影《流浪地球》中被冰封的北京三环


除了媲美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和感官效果,最吸引人的是影片中独具东方特色的文化内核。


「等有一天,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影片开篇刘培强与儿子分别前的对话,相信能戳中不少曾经或将要面对分离的父子的心。航天员刘培强与儿子刘启之间的矛盾与谅解,很好地呈现了中国式的父子关系,令人动容。


电影《流浪地球》中刘培强在离开地球前陪儿子看星星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两个字——回家,融入了国人内心深处对家和亲人最柔软的牵挂,而电影中「带走地球」这一想法,本身也体现出了国人对于家园和故土的深深牵挂。


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中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流浪地球》加入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集体价值观。保卫地球,不是一个或几个「超级英雄」的使命,而是全人类都积极参与的事情。家园,由每一个生存于此的「小人物」共同守护。


「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影片借由女主人公韩朵朵之口,突出了蕴含其中的另一主题——希望。在绝境中仍不放弃希望是人类的高贵品德,而「希望」,也正像这部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一样,传递着浓浓的正能量。


事实上,除了电影本身的看点,《流浪地球》对于中国影视产业来说,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硬科幻

口碑比肩国外科幻「大片」


国内科幻电影起步于上世纪40~50年代,从《六十年后上海滩》、《小太阳》、《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到《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再到《长江七号》、《美人鱼》,其中均加入了科幻概念或元素,但这些均属于「软科幻」的范畴。本次上映的《流浪地球》以宇宙天体等物理学和天文学为基础,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缺失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从原著IP到拍摄制作再到后期宣发,几乎全是「国产」。据了解,该影片75%的特效镜头出自国内团队。为了呈现出原著中恢弘的场面,工作团队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准备了3000多张概念图和8000多张分镜,以及10000多件道具,力求精益求精。


从评分来看,正式上映近5天的《流浪地球》在猫眼保持9.3的高评分,在春节档同期上映的影片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春节档同期上映影片猫眼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流浪地球》在豆瓣电影中有超过35万人评价,评分高达8.0,高于同期上映的其余影片。且与豆瓣科幻电影排行榜入榜电影《复仇者联盟》、《钢铁侠》等不相上下,到目前为止,是国内首例。


电影《流浪地球》当前豆瓣评分

豆瓣电影科幻榜入榜电影(部分)


毫无疑问,《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其成功尝试将激励更多热爱科幻题材的从业者踏上科幻电影的创作之路,也将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走向国际,真正打破「中国人拍不好科幻」的刻板印象,开创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再次验证「爆款」能力

北京文化探索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


作为制作方、出品方和主控宣发方,《流浪地球》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北京文化(000802.SZ)打造「爆款」的能力。此前,北京文化曾作为主要投资方和宣发方连续推出多部「爆款」作品,包括《战狼Ⅱ》和《我不是药神》等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力作,以及《无名之辈》这样票房与口碑均超出预期的黑马。


制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艺恩网等


「爆款」是由「人」打造的。据了解,北京文化十分注重人才,在“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才”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聚拢了大批业内精英,包括陈国富、刘震云、严歌苓、张黎、乌尔善、吴京、宁浩、丁晟、徐浩峰等知名创作者,以及郭帆、文牧野、饶晓志、李非等新锐导演。其董事长兼总裁宋歌、副董事长兼北京文化·世纪伙伴董事长娄晓曦、董事副总裁兼北京文化·摩天轮文化传媒总经理杜扬、北京文化·星河文化董事长王京花等管理层也均为具有多年影视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


在连续的「爆款」以及优秀人才的加持下,北京文化营收及业绩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18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北京文化实现营业总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45.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6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142.11%。



另据三季报,北京文化具有丰富的后期项目储备,包括《封神三部曲》、《749局》、《刀背藏身》、《诗眼倦天涯》、《特警队》、《跳舞吧!大象》等电影作品,以及《大宋宫词》、《妈阁是座城》、《勇敢的心2》、《大明皇妃孙若微传》、《沧海丝路》等电视剧、网剧作品。


其中《封神三部曲》这一头部项目整个制作周期长达十年,从2014年第一次筹备会议开始,已经历了五年的漫长筹备工作,并于2018年9月5日正式开拍,由著名导演乌尔善执导,北京文化董事副总裁杜扬亲任制片人,《指环王》三部曲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担任制作顾问,计划于2020~2022年每年上映一部,届时将成为华语电影史上首部英雄神话史诗三部曲作品。


《封神三部曲》概念海报


从已经推出的项目和后期项目储备可以看出,北京文化一直在探索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创作方向。本次《流浪地球》便是其在科幻电影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


此外,北京文化一直致力于立足于本土的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认为:电影工业化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人力管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技术。


「《封神三部曲》两千人的团队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分工种、分时段,把各自的工作安排好、调整好,用什么样的设备完成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有完整的调配和制作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化体系,这就是电影工业化的一种推进。」宋歌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由此也可以看出,北京文化将在《封神三部曲》中尝试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电影工业化运作。


这家屡屡打造出爆款的公司,今后又将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转载自:金融界网站


编辑 丨Zwei

引领产业变局  打造现象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