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
5亿保底《一代妖精》,北京文化在下一盘什么棋? 2016/12/21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Fun娱乐由陈国富监制,肖洋执导,冯绍峰、刘亦菲主演的电影《一代妖精》还未成片,就被北京文化以五亿元票房收入保底。此消息一出,引起了业内不小的震动。还未成片就保底,这样的举动在中国的电影圈内并不多见,但北京文化做了两次,还...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Fun娱乐


由陈国富监制,肖洋执导,冯绍峰、刘亦菲主演的电影《一代妖精》还未成片,就被北京文化以五亿元票房收入保底。此消息一出,引起了业内不小的震动。还未成片就保底,这样的举动在中国的电影圈内并不多见,但北京文化做了两次,还有一次是8亿保底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2》。


保底发行是三种最常见电影商务合作模式的一种,另外两种是分账发行和买断发行。所谓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


刘亦菲、冯绍峰主演的电影《一代妖精》未成片便被北京文化以5亿元票房收入保底。


论及保底发行,北京文化可以说是国内开创者。2014年上映的影片《心花路放》,就是北京文化联合中影五亿保底发行,这也是国内第一部保底发行的电影。最终《心花路放》票房高达11亿多,自此国内保底发行的模式便开始盛行起来。


虽然北京文化因保底被外界熟知,但在发行模式中是否还有更多的变化?《一代妖精》未成片就保底是一种冒险,还是早有成例的正常状况?前身是北京旅游,后转型影视文化,是缺乏专业资质?还是早已胸有成竹?新京报专访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及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解答保底发行中的秘密,以及以大娱乐概念、打造泛娱乐产业公司的目标与初衷。

 

未成片就保底风险更大?
"国内宣发方式确立得太晚了"


早在今年8月5日,北京文化就发布公告称,将联合聚合影联八亿保底吴京的影片《战狼2》,这时《战狼2》刚刚开拍不到俩月。12月3日,北京文化又发公报称将向工夫影业支付7473万元,作为影片总票房五亿元的保底收入,这时《一代妖精》刚杀青不久。连续两次还未成片就保底,有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方式“太过激进”。


但宋歌对这两部影片充满信心。作为保底发行的开创者,宋歌对如何实施保底发行有完整的考量。“我们怎么确定要不要保底?第一,我们对这部电影有信心,判断它不会赔;第二,我们能通过很多手段把电影再继续分包出去,从而控制风险;第三,我们的发行实力强大,能保证电影更好地推出。”


2014年《心花路放》由北京文化联合中影5亿保底发行,是国内第一部保底发行的电影。


吴京执导《战狼2》由北京文化8亿保底发行。


仔细分析,北京文化为了控制风险,在保底的规则设计上确实比较精细。除联合其他公司共同保底外,保底金额的支付时间是分期的,而每一期的支付金额也不同。拿《一代妖精》来说,7473万元的保底票房将以20%、30%、20%、30%的比例,在协议生效、影片关机、首次看片和取得公映许可证后四个时段分批支付。


张苗把这种保底发行模式比作买期房,“何时完成发行核心条款的决策,主要取决于对影片品质和未来市场的信心。就如买房,如果在对市场和房屋品质都有信心的情况下,选择期房的风险和成本,总体上优于买现房。”就像好莱坞各大片场,在剧本确定之后,就会把投资和宣发等重要战略性商业决策定下来。“倒不是言必及好莱坞,”张苗说,“但宣发提早介入、资源提前规划的做法对全产业链的电影平台型公司是有战略意义的。”


奇幻爱情片市场不被看好?
"坚信内容为王"


《一代妖精》的题材走的是奇幻爱情片,在国内上映的影片中,给人感觉和《画皮》相类似,但张苗把它定义为“现代神幻动作浪漫影片”:“观感上最接近的描述方式就是当代《黑衣人》+《暮光之城》的组合体,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开了国产影片同类型的先河。”


影片由陈国富监制,冯绍峰刘亦菲明星演员加持,北京文化还联合重庆水木诚德投入了3000万元宣发费。对于国内上映的奇幻爱情片题材,“我一直坚信内容为王的原则,”张苗说,“观众对影片内容的认可,是影片成败最关键的因素。”


刘亦菲晒剧照


“深度绑定”陈国富?

"不是绑定,是长期合作重要伙伴"


华语电影金牌监制、导演陈国富是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最成功的整合与开拓者。现在作为《一代妖精》的监制,他成为北京文化的长期重要合作伙伴。


但对于“绑定”二字,张苗认为欠妥,在他看来,合作方式是要根据不同电影项目的特点去决定的,而北京文化与电影创作者的合作状态,也并不是外界猜测的那样,“北京文化一直秉承服务于电影创作,与电影创作者一起成长的理念,不遗余力地打造为电影的制作、宣传、发行和放映服务的整个优质平台体系,从而形成优势资源向优势平台靠拢、优势平台向优势资源服务的良性产业状态。”


宋歌也对陈国富表示了充分的认可,还请他担任北京文化的艺术顾问。“陈国富导演既是成功的导演,更是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最成功的整合与开拓者。自2004年以来,他监制的电影超过10部票房过亿。我与陈国富先生相识合作多年,《寻龙诀》就是我们精诚合作的最佳成果。现在,陈国富导演是北京文化的艺术顾问,我们开发的戏,剧本国富会帮忙把关,他很认真的。”


被质疑“外行盲目投资?”
"仅凭公司转型前业务判断没有根据"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北京旅游,2013年以来转型影视文化,收购了现更名为摩天轮文化100%的股权,其创始人宋歌,同时也是万达影视前总经理,现任北京文化董事长。之后便一步步减少了旅游板块在整个业务中的比重,随后又合并了世纪伙伴和星河文化经纪公司,开始向电影、综艺、电视剧、艺人等全产业链发展。


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此前在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从事电影工作16年。他认为以公司转型前的业务类型去判断公司当下或未来的业务水平,是没有根据的。目前公司董事长宋歌、总裁夏陈安及其他高管娄晓曦、杜扬、王京花等都是影视界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


因为前身业务的关系,就电影方面,不少人认为北京文化靠保底发行打入电影圈,而接连不断的投入资本保底发行,也让不少人觉得略显“盲目”。张苗否认了这种说法:“以公司转型前的业务类型去判断公司当下或未来的业务水平,是没有根据的。


另外,每个人关于‘内行’和‘外行’内涵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已经从影16年的他来说,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让很多人多年的从业经验归零,也可以让整个行业错判的黑马影片漂亮逆袭。“要做到不外行或不盲目,就必须坚持对电影质量的不懈追求和对电影市场的充分尊重,以谦虚和敏锐的态度,去聆听和理解观众的需求。”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北京文化是被保底方


仅就近几年市场大热的保底发行来说,北京文化也并不一直都是保底方,近期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北京文化就是被保底方。“在北京文化参与或主导宣发的影片中,根据影片、市场和发行团队的具体情况,各种发行模式都在灵活使用,保底发行的影片只是很小一部分。具体一部影片选择什么样的发行方式,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从年度影片序列的规划,到影片具体的情况,乃至到宣发资源的匹配程度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

对话宋歌
"一横一竖,形成大娱乐产业模型"


作为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是清华大学出身,2005年放下资本生意转做电影,到现在也已经有11年了。宋歌第一部投资的电影是徐克导演的《七剑》,这部影片在2005年取得8345万元的票房,是当时的年度票房冠军。2008年与杜扬一起成立了完美时空影视公司,投资拍摄了号称国内第一部“小妞电影”类型的《非常完美》,后来还主导开发了“小妞电影”现象级产品《失恋33天》,在拍《失恋33天》的途中,宋歌离开完美时空,去了万达影业任总经理一职,其间开发、拍摄了《北京爱情故事》、《警察故事2013》、《寻龙诀》等。之后离开万达创建摩天轮文化,在北京文化转型影视文化收购摩天轮文化后,宋歌也担起了董事长一职。


新京报:您曾经说过,《七剑》这部电影您最后收益只有70万,后来的版权就不知道去哪儿了。这个事也是激励您进入电影业希望规范电影市场的一个动因?


宋歌:对,现在也不知道版权在谁那里,怎么回事,全都不清楚了。如果在好莱坞这种健全的电影工业下,就不会是这种情况。美国有这么个说法,如果你一生拍过六部电影,给六部片子当过制片人,那么你就一辈子衣食无忧了,你就是躺着,隔三岔五都会有支票寄来,有版权费寄给你,因为有专业的版权公司去收版权费,收完以后给你寄钱。那才叫电影工业化,中国还早呢,任重而道远。



所以我进入电影领域,一大愿景就是希望推动中国影视业实现真正的工业化。这个电影工业化是从投资、开发、制作、宣传、发行,到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编剧公会,到完工保险,到版权控制中心……这一系列的电影工业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说我们成立几家电影公司,成立几家特效公司的概念。


电影工业的规范化千头万绪,我们从投资规范开始尝试,然后慢慢到制作,到宣传发行,最后再到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一点点来,估计得有20年的时间,才能建立真正规范的中国电影工业。



新京报:从2005年至今,在您的电影生涯当中,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宋歌:投资电影啊,这么说吧,没有人能保证每部电影都赚钱。作为专业人士,我们的作用就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地拍出一部好作品,赢得高票房。作为一个专业型的电影公司,我们看的不是一部电影的成败,而是全年甚至十年的片单组合的成败。


以好莱坞六大公司为例,每家公司每年都有70到100家独立制片公司跟他们签First-Look Deal(第一看片权),从这70到100个项目里来选出20到25部包含A级片(重量级大片)B级片(中低投入类型片)C级片(艺术片)组合的片单,然后,针对这个片单去找合作的靠谱公司,控制它制作、宣传、发行包括剪辑的每一步,最后,市场上看命运。



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密运作,可能做到什么呢?能做到十年下来,不赔,积累了版权,积累了口碑,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我们作为专业电影人,就是要做出这个片单计划,找到靠谱的团队,盯着电影的每一步,尽量降低自己的风险,然后常年地这么拍,形成版权积累,形成公司的品牌。


美国的六大公司,不是靠制片挣钱,他的制片是为了发行,谁发行谁挣钱,他全球发行,就在全球挣钱。


新京报:北京文化在电影方面的人才布局还有哪些?


宋歌:乌尔善、丁晟、郭帆、吴京,还有徐浩峰,都是我们签约的导演资源,我们跟贾玲的团队也在合作。我们还做了年轻导演计划,十几个青年导演在咱们这儿。


从北京文化来看,有陈国富导演做艺术顾问,有我开发这些电影,有杜扬做制片的经验,有张苗(哥伦比亚多年工作经验)加盟做宣发……环顾当下各大影视公司,我有底气说,在电影专业人才储备上,我们是最全也是最强的。


新京报:电影是北京文化最核心的目标吗?


宋歌:北京文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影公司或电视剧公司,我们在做的是大娱乐的概念,是一个泛娱乐产业公司。我们横向纵向都要发展:横向发展就是,我们从小说、IP的源头就布局,然后开发、制作,以电影、电视剧、综艺、网剧、网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呈现于市场,呈现于市场之后形成的流量,用来持续开发主题公园、游戏授权,做它衍生的发展。


北京文化的官网上有详细介绍了以后的产业项目


纵向发展就是,把制作内容这条产业线打通了之后,再积极跟几大平台合作,跟电视台、院线、互联网视频平台这三大平台合作,把我们的作品推出去,然后在这些平台上有我们的战略考虑,合作考虑。这就是一横一竖,最后形成我们大娱乐的产业模型。


新京报:您对今明两年的电影市场状况有什么看法?


宋歌:电影连续好几年都高速疯狂的增长,这是补以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过低的课,这个课补了以后它就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增长,还是会增长,但是相对平缓的增长期。与此同时,北美的电影市场却在下降,我2008、2009年去美国的时候,他们是4万块银幕,现在已经降到3.7万块银幕了,减了3000块,就是说北美电影市场在下滑。


中国还在增长,但它毕竟原来什么都没有,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这是在补课,这个课补过之后,它会进入一个缓慢的增长期。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全国GDP的17%-18%,中国现在才占到3%-4%,你想想这个状况,所以它会快速补这个课,补课之后,还会有很长的平缓增长期。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北京文化近年来布局影视产业的一系列大动作,但同时也发现您一直非常低调,您主导转型的北京文化到底要在影视产业中扮演什么角色?


宋歌:北京文化是当下中国泛娱乐产业布局最科学合理的公司,我们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又吸纳了国内最好的影视娱乐公司,比如摩天轮、世纪伙伴、星河文化。


这三年来,一大批影视娱乐业的专业精英会聚到北京文化来,我们共同要做一件面向中国娱乐业未来的事情,那就是,用全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专业的娱乐出品能力和科学的资本逻辑,来改进娱乐业的“测不准”业态,提升娱乐生产力。


官网也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产业资源


一方面,我们从全娱乐产业链吸纳最专业的内容团队,最优质的IP资源,出品最有品质的娱乐产品(包括电影、剧集、综艺节目、主题公园)和明星;另一方面,我们也构建最完善的娱乐产品组合、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让北京文化立足于长远发展,建构真正的像迪士尼那样的娱乐帝国。北京文化绝非一个靠单一产品、单一导演、单一演员立足的一招鲜公司,我们将成为泛娱乐产业的领导者。


- END -


编辑 丨Sun